一座小山村的发展“蝶变”——邹平市大马峪村

新邹平网2023-02-09 15:36:11作者:邹平融媒来源:邹平融媒

邹平市大马峪村位于西董街道西南部风景秀丽的鹤伴山西麓,总面积2800余亩,耕地面积350亩,现有人口49户166人,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10人。近年来,该村依靠产业带动群众、企业帮扶群众、文化浸润群众,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前贫穷偏僻的小乡村,如今成为邹平旅游业的一个热词,逐渐构建起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一座小山村的发展“蝶变”——邹平市大马峪村(图1)

“有女不嫁大马峪。”回忆过往,大马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卫清感慨万分。过去,村内房屋破旧不堪、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这句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当时村子的贫穷。为带动群众富裕,近年来,大马峪村在属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领下,积极探索可实施路径,立足“革命根据地”特色优势,积极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从2019年开始,大马峪村逐步走上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大刀阔斧,刀刃向内,攻坚突破开展“四清”。面对杂乱的村内环境,大马峪村首先从整顿村容村貌入手,清理断垣残壁23处,重新发包空闲土地,整合2000余亩山林流转到村集体,盘活14套空闲宅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等产业,历时半年时间,“大改造”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条件极大改善。“以前村里生活条件差,大家习惯也不好,垃圾随便扔,污水随便倒。”村民张卫江说,“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帮我们修路,搞绿化美化工程,到处都打扫得很干净,日子真是好了!”田成方、林成网、路阡陌的美丽乡村逐步形成,为文旅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铭记历史,忆苦思甜,传承赓续红色文化。大马峪村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共长山县委及八路军独立营驻地,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线,现村中依然保留着八路军指挥所、兵工厂、随军医院等遗址遗迹,被誉为“红色小延安、生态大马峪”。对此,大马峪村深入挖掘辖区红色资源和抗战文化,充分整合邹长地区革命故事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山村特色、地理风光等资源,高标准建设打造了大马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目前,规划建设了抗战文化主题教育园、军事训练场、激光轻武器体验场、迷宫式战壕拓展区、弓箭文化体验园、革命大食堂等主题场所,累计接待中小学生研学3万余人次,接待党员5万余人次,成为了党员群众学习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开辟了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又一重要阵地。与此同时,大马峪村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属地的西董街道党建展厅、鹤伴山抗日沟、由家河滩纪念碑等红色旅游点遥相呼应,“无影山—由家河滩—大马峪—鹤伴山”的红色旅游线路日臻成熟,逐步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面结合的文旅发展新格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双创”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集合,推动红色文化和文化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一座小山村的发展“蝶变”——邹平市大马峪村(图2)

要素融合,高效凝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为书写好旅游发展文章,大马峪村在西董街道的谋划引领下,将抗日文化主题教育园、初心广场与特色民宿串点连线,融入邹平市旅游发展大格局。积极抢抓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机遇,引进山东嘉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开展村企合作,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开发红色教育、军事教育、民俗体验、励志体验、劳动体验和休闲体验六大主题板块,打造“产、学、研、旅”融合发展的研学旅行基地。在展示红色革命文化的同时,融入“磨豆浆”、“军事体验”等特色互动研学项目,建设农耕体验园、农业采摘园,引导农户种植各类蔬菜瓜果,让游客体验农耕乐趣。此外,政府接续投入40余万元,对大马峪初心广场、文化墙绘等进行了提升改造,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村民们也由衷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春节期间,游客不仅可以听红色故事讲解、登山健身、体验项目,还可以观赏冰瀑,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一座小山村的发展“蝶变”——邹平市大马峪村(图3)

“今年,邹平市将深入开展旅游品牌塑造行动,依托“南山北水”的全域旅游框架,统筹山区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专题活动策划、文旅宣传推介等工作,拓宽村集体产业发展、资产盘活、合作经营等路径,努力实现村村有项目支撑、有经营性收入,高质高效推动山区实现乡村振兴。”邹平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郭刚说。


注明:新邹平网转载其他媒体的稿件,旨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邹平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的问题,请务必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