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镇:锚定产教融合“试验田” 打造乡村振兴“醴泉模式”

新邹平网2023-03-02 17:16:23作者:邹平融媒来源:邹平融媒

近日,在青阳镇邹平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培训基地醴泉乡村振兴学院内,“青阳炒鸡”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青阳炒鸡”协会副会长王光河介绍,培训班开班以来,已经培训了3期、40多名学员。

青阳镇历史久远、文化流长,山区资源丰富,是邹平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的重要阵地。2022年以来,邹平市中华职教社与青阳镇多方调研、会商、沟通,确定青阳镇作为中华职教社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的“试验田”。

在此基础上,邹平市中华职教社、山东财经大学、青阳镇党委达成合作意向,青阳镇专门成立职教社办公室,共同开发青阳乡村振兴的新天地。2022年6月29日,醴泉乡村振兴联合党委暨醴泉乡村振兴综合开发项目启动仪式举行,醴泉乡村振兴学院、邹平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实训基地同步揭牌,辐射周围1万余名群众参与增收共享红利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全面开启。

中华职教社全力盯靠项目,将服务根植于项目推进全过程。醴泉乡村振兴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5亿元,规划设计面积1700亩,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打造“醴泉乡村振兴学院、红色文化传承、农业产业提升、工业科技赋能、醴泉古村落、醴泉医养健康教育产业、醴泉圣境文旅”等七大板块。其中醴泉振兴学院集“研发、研学、培训、孵化、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振兴教育研究基地,集教学、办公、住宿于一体,能同时容纳100人的食宿和培训。

“通过这次项目的开展,把古柿子树进行守护,通过平台的力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同时这一项目实施可以让老百姓参与,这也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下的老百姓增收的一个举措。”醴泉乡村振兴综合开发项目联合发起人、山东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原说。

为充分发挥职教社“助推器”作用,针对古柿子树无人管理、濒临灭绝的问题,借助统战优势资源,与济南市工商联、济南市女企业家商会合作,举行了“百企守百树,助农振乡村”古柿子树守护活动。由女企业家出资认领350多棵古柿子,引入社会资本将过去无人问津的柿子做成柿饼、饮料,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明确本地群众作为技术人员,进行柿饼制作、饮料加工等全方位培训,帮助2000余棵古柿树焕发新机,4000余名本地群众实现收益。

职教社还发挥“润滑器”作用。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借助职教社广泛联系各职业院校的优势,聘请30余名省内外专家教授为醴泉乡村振兴战略首批智库专家,为项目发展“把脉问诊”。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职教社“孵化器”作用。探索实践“培训+孵化+创业扶持”的职业教育新模式,针对产教融合不紧密的问题,中华职教社建立了“老工艺与非遗产业库”“乡土人才库”,把老工艺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点。

醴泉乡村振兴学院制定了专业培训计划,与鲁中职业学院“一对一”结对,在振兴学院开设“非遗课堂”,对青阳炒鸡、纸皮包子、酸浆豆腐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技能培训,推动孵化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本土人才。2022年7月份以来,累计培训各类学员200余人。同时,坚持“送上马再扶一程”,协助创设2000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对初始创业人才进行5—10万元基金扶持,帮助本土人才实现创业梦。

“下一步,我们将以醴泉乡村振兴综合开发项目为载体,不断提炼总结醴泉模式的经验做法,借助邹平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东风,盘点各种资源要素,用活政策依据,构建‘大职教’,促进‘大融合’,服务‘大发展’。”青阳镇主要负责人说。

记者 夏淼 通讯员 张宗帅 报道

青阳镇:锚定产教融合“试验田”  打造乡村振兴“醴泉模式”(图1)



注明:新邹平网转载其他媒体的稿件,旨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邹平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的问题,请务必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