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难就业年:思路一变天地宽

新邹平网2013-06-15 08:36:14作者:王鸣涧来源:



          如此,一起一浮,使得2013年成为名符其实的“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天的金都大展记者一线观察让我们聚焦大学生就业,思路一变天地宽。
  【正文】画面中这位正在紧张进行设备调试的年轻人叫冯超,去年从山东理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通过我县网上人才信息平台与长星集团进行了联系。
  【同期: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调度员 冯超
  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选择留在了大城市发展,但是我通过暑假的时候回家,看到邹平的发展越来越好,这就意味着邹平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于是当时就回家和家人商量了下,决定回到家乡,然后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正文】不到一年的时间,小冯就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公司的信任。他不仅成为了企业岗位能手,还积极投身技改创新。企业也很快为他办理了各种保险,工资也涨到了每月5000元。
  【同期: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刘涛
  他学历高,接受新事物快,很快就上手工作了,是一个不错的苗子,待人也很热情,很踏实,能够从基础的东西干起,他现在已经是我们研发团队中一名不可或缺的骨干了。
  【正文】没有同很多毕业生一样将眼光盯在大城市、高薪岗位,或者机关事业单位,而是从民营企业做起,从最基础的岗位干起,冯超不仅赢得了公司和同事的尊重,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同期: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调度员 冯超
  能看到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在一块,然后大家非常融洽,也有很多进修学习的机会,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工作起来非常开心,又有很多发展的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正文】随着我县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加快,企业对人才需求,特别是对有培养前景、愿意扎根企业的应届毕业生需求十分迫切。同时,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导致就业压力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传统的“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大学毕业分配个好工作”等观念受到严峻挑战。来自县人社局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以来,邹平籍学生回家乡工作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2100多名邹平本地户籍学生回到我县。
  【同期:2012届毕业生 李欢欢
  毕业的时候和淄博的一家公司签的约,没去那边就直接回来了,感觉到现在工作一年了,感觉可以稳定下来了,所以决定把档案从那边的公司迁回来,迁到邹平县来。
  【正文】回乡就业学生给我县发展带来了更多新鲜血液和广阔的视野。我县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为学子创设优良条件。每月8号、18号、28号固定召开人才招聘会,利用网络平台不间断发布供求信息。专门制定“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重点学科本科以上学生到企业参加工作的奖励政策,享受县政府补贴。
  【同期:县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张波
  面对今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搜集相关就业信息时,提供以下几个建议。一是通过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及人才服务机构一些相关的招聘活动。第二毕业生可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第三是多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多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同时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去搜集一些招聘信息。
  【正文】此外,我县还拓展渠道为有志创业的青年提供服务。免费创业培训项目、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提供贴息贷款等项目,让很多大学生走上了创业路,并通过自身创业有效带动了就业。临池镇敬新过滤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宫通2006从浙江大学毕业后,没有和同学们一样选择留在杭州打拼。回到家乡,他用所学知识开发生产了市场前景广阔的活性炭系列产品,并在去年全省创业大赛中荣获创业团队项目二等奖。目前,企业从无到有,实现稳定发展,连续两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40个。
  【同期:邹平敬新过滤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宫通
  无论是创业也好,还是就业也好。在基层的机会反而比大城市要多一点,因为大城市资源比较集中。但是相对争取资源的人也比较多。偏远的地区,尤其是乡村、城镇、小乡镇,虽然资源相对较少,但争取资源的人也相对较少。所以说在这方面讲,大家都是公平的。现在我国的环境相对比较开放,天高任鸟飞,有多少本事发挥多少本事,再去享受生活,这个你在不分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甚至于乡间。】
 

注明:新邹平网转载其他媒体的稿件,旨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邹平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的问题,请务必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