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观察:减不掉的学生“负担”

新邹平网2013-09-07 09:07:05作者:牛浩来源:

今天的《金都大展记者一线观察》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热门话题。
     8月22日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每天锻炼1小时、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和严加督查。(字幕)
    其中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等多项规定备受争议,其中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小学是否保留书面家庭作业问题。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家长表示支持适当减少书面作业,但是不赞同完全取消。
    采访:学生家长 郭连英
    要是一点作业没有的话,孩子回去以后也不复习也不干啥的,平常学习怎么着家长也不了解。
    采访:学生家长 苗支岭
    老师安排的作业是为了巩固他的学习点,把他的学习点巩固住之后,这是他的重点,你不安排作业,这个重点靠孩子自觉,他不会很好的完成。
    采访:学生家长 李志芳
    可能对那些优秀的孩子来说挺轻松,也不难,也不是个负担,但是对那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来说可能就感觉有点难了,这个要因人而异。
    为此教育部9月4日发布再次征求意见稿将8月22日第一稿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改为“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字幕)作业量一直是体现学生负担最为直观的指标,而作为担负主体,广大小学生又是怎么看待作业问题的呢?
    同期:现在每天晚上做多长时间的作业?一小时。
    同期:喜欢做作业吗?喜欢也不喜欢,要不写作业成绩就有可能下滑,要是写作业就减少晚上活动的时间。
    同期:你喜欢什么样的作业,我喜欢一些实践性的,比如,老师说一下题目,我们做一下手抄报,这样的我比较喜欢。
    尽管教育部门从没停止尝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社会现实的影响,走出校门的学生却被家长送进了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让学生着实难以轻松。
    同期:放学后,晚上去上辅导班的同学请举手!
    一个40多人的班级,只有几个学生没有参加过课外辅导班的经历,这背后隐藏的却是广大家长和老师面对现实教育体制时的焦虑。
    采访:学生家长 王金玲
    现在这个社会就形成一种(风气),人家别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我很害怕我的孩子落下。
    采访:县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 张晓娟
    我们老师们也在想,如果不留任何形式的书面作业,晚上孩子们要干什么,我们社会配套的设施,比如说少年宫,比如说图书室到现在还不够健全,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关系,因为自身素质问题,不能带领自己的孩子去进行一些有意义的,适合孩子自身发展的探索活动,所以这也是我们老师担心的焦点问题。
     为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早在1955年新中国就发出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首次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升至国家层面解决。之后教育部门又多次直接发文要求“减负”。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更是从国家层面提出将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然而时至今日,面对初中、高中、大学升学分分必争的现实,小学生减负却越减越累,同时也成为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负担,减负要继续进行,而怎么让快乐的童年去衔接残酷的青春,我们还必须做更多的思考。
    采访:县开发区第三小学副校长 由明准
我个人认为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这样一些有利的措施,才能够把学生从繁重的、重复的、机械的作业当中,题海式的战术当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愉快,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减负目的。

注明:新邹平网转载其他媒体的稿件,旨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邹平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的问题,请务必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相关新闻